中國生產力中心35屆經營管理顧問師培訓班課程心得分享

IMG_2017.JPG

回想2018年中在製造單位待了近四年,尋找一些進修管道時同事 介紹了中國生產力中心的經營管理顧問師班,與EMBA班的課程比較一下,CPC所開的課程是更貼近業界需求,沒考慮多久就直接報名這在南部開不成的班了。

 

 

有時候在某個公司待久了,該遇到的狀況週期性會來報到,所以大概兩到三年就可練就一個對應模式,但是時間一久,會懷疑這樣的固定模式就是最佳解嗎?這時候就會想要到外面看看,這時到這些訓練機構上課就是不錯的選擇。加上CPC本身就是有輔導顧問服務,內、外講師資源豐富,基本上課程內容就有一定水準,外訓時選擇CPC踩到雷的機會應該比較低。

IMG_2004.JPG

課程基本上包含:生產、行銷、人資、研發、財務、經管等。生產部分有:生產計劃與管制、物料管理、工廠佈置、標準工時與績效、TQMMSASPCTPMBPRLean Production。行銷部分:行銷概論、品牌與通路發展策略、定價與競爭策略。人力資源管理含:組織設計、薪酬與獎金設計、職位評價與職能訓練與考核。研發課程有:新產品開發流程、VA/VEQFD。財務包含:企業成本分析、預算規劃與管制、風險評估、財報分析與經營決策。經營管理則有:經濟趨勢與經營環境分析、經營評量系統。其他課程有:系統化思考與問題分析、內部講師訓練、CBIS企業創新系統思維與專案管理。最後是診斷實務:綜合診斷實務、企業參訪與診斷實習。課程設計就是為了訓練出專業課程講師,除了自己專精課程可以上公開課程外,也希望培養出企業診斷與輔導的經營管理顧問師。

IMG_1652.JPG

因為自己是IE本科系畢業,工作時生管背景又待過製造單位,所以對生產方面比較熟悉;行銷方面是唸書時有興趣,也寫過幾篇研討會文章,這也不是太陌生;其他:人資、研發、財務等都比較少接觸,人資與財務是這次比較想特別加強的弱項,研發部分因為非技術出身,只能趁課程中稍微窺探一下相關理論了。

IMG-9755.JPG

本來期望可以全勤上課的,但是因為流感缺席了兩天,一天是內部講師上台試教 ,另一天是經營評量系統。內部講師之前在某大公司企業大學拿到過證書,上台講課與課程資料準備問題不大,另外一個卓越經營評量,看了一下課程資料,好像與自己工作離得比較遠,這兩天不得已的缺課,影響應該沒有太大。

 

以下分享個人對課程感覺個人感覺不代表所有學員感覺,學經歷與能力均可能影響吸收

 

一、國際與台灣經濟趨勢之分析與展望課程:

課程完整上完後,個人覺得收穫比較多的有:交大科管所陳光華教授的「國際與台灣經濟趨勢之分析與展望」。已經算國之大老的陳老師這幾年生病開刀身體比較不好,但是兩天的課程一路講來沒有冷場,從經濟體制大架構開始破題,從此衍生出國家經濟計劃與發展狀況。再加上老師出身海運界,對於各項經濟數字比一般人更清楚其背後內涵,更能讓學員了解各指標連動的狀況。另外舉例對於企業三年上市的總目標,如何有層次的透過:環境分析、年度目標、工作分拆、組織設計、成本分析到將各績效指標訂立到各單位內,最後有教育訓練與獎懲,這些都已經是經營管理國家或企業的高度了。感覺上這已經是由經營者高度來規畫整個組織與活動,相信學界或業界能這樣來講課的講師應該是不多。

IMG_1642.JPG

第二天開始台積電如何從工研院的一個所開始,建立公司開始後的接單擴產策略,講解如何把主要客戶變成股東的過程,讓學員們瞭解可以建立起矽屏障」公司的成長過程。最後把公司組織演進的六個時期:草創期、制度管理、授權管理、整體管理、權變管理與虛擬組織管理六個階段配合實際公司案例講解。

 

兩天的課程非常充實讓人感覺時間一下子就過了,但聽來一點都不會累,而且有非常充實的感覺。站在不同的高度與角度來看公司或國家,會有不一樣的心得與收穫。希望老師身體可以恢復得更好一點,看著他一手扶著白板,吃力板書的背影,期待他明年能更健康的上下一屆的課程,或是真的有機會在北部的學員可以去交大經管所聽課。只記得當天下課後跟老師聊天時,請老師多保養自己身體,因為老師也是國安會重要的諮詢委員,若是退休的話,真的是國家與學界的損失。

 

二、財報分析與經營決策課程:

財務也是令人期待的課程(每年都出現在考核表中想進修欄位),李進成老師的財報分析補足了一直令自己覺得有點空虛的部分。會計學過幾次所以基本的會計科目不陌生,但是沒辦法看懂財報總是有點遺憾。在上課前有再翻了一下過去的課本,希望能較快進入狀況。

 

主要上課內容第一大部分:非財務主管的會計基本學分,學員們可以瞭解基本財務與會計的不同、以一家新成立公司的交易來進行會計財報編成,與基本的資產負債表分析,和損益表的閱讀與運用。

IMG_0898.jpg

第二部分有:「冰山一角」分析法、四面向分析與五力(非Michael Porter)分析、橫向的存貨與帳款管理、最後進行經營體質的分析與應用。利用第一天上課的基礎來延伸對於會計數字的運用。因為講師是業界出身,經過業務與財會單位多年征戰,知道會計數字若是不能應用,那只是學會計的專有名詞而已,不用硬硬生生的會計名詞來迷惑可能第一次接觸的學員。

IMG_0883.jpg

 

李老師也是資深顧問了,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學員都有底子,所以並沒有從甚麼借貸法則等講起(講這個大概一堆人睡著),而是從財務與會計的不同破題,從頭建立學員們的基本概念。他也要學員不要拘泥在某些會計原則,直接以新設一家公司的例子,切入資產負債表;再以實際上公司操作與會計週期時之損益表解釋。第二天講解現金流量表與損益分析,中間都有實際財報案例讓學員實際操作,個人感覺若要在公司升上「理字輩」,或是管理科系學生要畢業前,應該通通要抓來上課,才能具備基礎的財務觀念。(若對財報分析課程有興趣請參閱連結 https://kevinlee33.pixnet.net/blog/post/350216206-20180420_%E9%9D%9E%E8%B2%A1%E6%9C%83%E4%BA%BA%E5%93%A1%E7%9A%84%E8%B2%A1%E5%8B%99%E5%A0%B1%E8%A1%A8%E8%AA%B2%E7%A8%8B%E5%AD%B8%E7%BF%92 

 

三、人力資源管理課程:

先跟各位自首,在上陳信安老師的課之前,小弟的觀念是「人資無用論」,主要是感覺待過的公司人資部門的工作就是:幫忙看履歷、安排面試、算薪水差勤、安排教育訓練。因為錄取的主控權在用人單位,人資單位就是跑流程,頂多敘薪時有點決策權,但對公司的營運好像沒有具體的貢獻,所以一直對於HR的存在比較無感。

 

講到人資就是從組織開始講起,而組織又是公司發展策略的外顯項目,所以老師從最基本的買賣供需商業本質破題,沒有文謅謅的學術名詞。當開始講到績效時一定談到的平衡積分卡(BSC, Balance Score Card)怎麼串到公司策略,並解利用馬斯洛的需求與東方曼陀羅的九宮格來引申說明,感覺上這些在學校人資學院應該是學不到的。

IMG_0726.jpg

在薪酬管理架構開始講之前先對於KPIOKRObjectives Key Results)等,如何管理個人績效先說明,再依照績效、創造的價值與策略性薪酬等來進行薪酬的支付。再進而發展出整體薪資架構(等級與薪幅),整體來說是一套非常有邏輯性的發展系統,這個與之前印象直接公司都有一份薪資級距的直接想法不同。

 

工作分析部分是將所有公司內的職位工作進行調查,主要是透過職務說明書的撰寫,以便得到:個職位的基本資格、工作經驗、工作職能、必要訓練與特殊要求等。根據這些HR就可以進行:招募、教育訓練、績效評估、薪酬設計與職涯發展等計畫。再來就可以對於各職位進行評價,進行內外部的薪資調查,而後設定薪資的結構。

 

陳老師有提到Z分配與相關統計方法,這是少數真的利用統計方法來進行績效評估的顧問,這些讓經過統計摧殘過的人頻頻點頭稱是。現代的管理都要數字支持,主管懂不懂怎麼推好像不是最重要,重要的是統計出來的結論,所以能使用這些工具也是另外一項職場能力。

IMG_0727.jpg

之前公司有請104人力銀行人資學院來進行職能評量與績效薪酬調整專案,剛好陳信安老師講的內容有部分與104的內容一樣,趁著下課跟老師討論一下,原來台灣人資界不大,104人資學院的成員都有認識,也有討論過這些現有的線上功能,沒有先聽到課,不然陳老師的顧問公司也是可以輔導這塊,且收費更加「合理」。只是當年進行到薪酬調整時,高層的因素就停下來,沒把整體薪資結構進行「合理」的調整,這也算是傳產中小企業的特色之一吧?若是有公司希望正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手法(科學的統計手法)來整頓HR,陳老師的「智策國際經營顧問公司」是絕對可以推薦的,而且費用一定比104人力銀行的低廉,是凡事將本求利的中小企業可以考慮的。

 

 

四、其他課程:

專案管理部分:系統化思考、問題分析與解決模式,朱志華老師也是經營過企業,對於整體策略發展、科學化與系統化問題解決、引申到公司組織發展也有一套系統化的分析方法。也不是單從理論講授,都是先用案例講解再把學術名詞導入,這樣的講法比較適合在業界歷練有段時間的學員。朱老師是非常認真的老師,課程最少都要八個小時起跳,所以這堂課上課時間會提早,下課時間會延後,但是內容一樣緊湊與豐富,也會提醒學員對應老闆需求應有的準備,畢竟在中小企業或傳產老闆最大,有時需要部份明哲保身之術需要運用。

IMG_0177.jpg

IMG_0176.jpg

品管部分課程:對於劉主惠老師所教授的MSASPC兩天課程個人感覺比較有收穫,主要是過去講到品管,就是一連串的統計數字,光是標準差的公式可能就難倒很多人。劉老師從基本的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)的對於量具與人的手法開始講起,到最後SPCStatistical Production Control)比較少直接用公式,比如說離散狀況用標準差,集中方式用平均數或眾數等方法講解。這也讓原來有點擔心上這課會變成統計課的人鬆了一口氣,而這個是基本對於品管的認識,若要再進階的話,可能要再選其他比較深入的課程。

 

有某些課程在上面未列較有心得的部分,有些是因為原來自己就在相關領域內,如生產管理類:生產計劃與管制、物料管理、工廠佈置、標準工時等,這些都是IE領域已經學過且自己操作過的科目,所以就會比較熟悉一點,這邊就沒再特別提出。

IMG_0175.jpg

另外在研發領域的:新產品開發流程、VA/VEQFD,除了QFD大概有接觸過之外,大概都是全新的接觸。這些只能就上課講師的導引,盡量吸收講解的內容,有時隔行如隔山,工作上沒有接觸就會比較少體會。

 

至於行銷管理是在學生時代就比較注重的科目,除了現今的虛實整合行銷環境外,大部分還是follow過去基本行銷概念,並不會有革命性的劇變,所以在這方面吸收就比較少。另外在LeanCBIS等課程,講授時都比較偏理論性與大方向,在操作面上比較少著墨,也有可能中國生產力中心本身有整討輔導的課程,在那些課程才會比較有深入的講解。

 

五、企業輔導實習與外宿研修(診斷與輔導書撰寫)

課程到末端會有實際的工廠參觀,並進行企業的輔導實習,讓學員們實際去看工廠並進行相關診斷。但是這個課程排在外宿研修後面,以至於診斷的一些技巧還沒學到,就先要寫出診斷書,其實課程順序上是可以考慮重排的。

IMG_1457.JPG

IMG_1466.JPG

在到參訪企業前,自己有先收集一些該行業的資料,比如說:競爭對手、市場占有率、主要客戶...等資料,很怕被說完全沒準備,去參觀工廠就像是進香團一樣跟著繞場。當天將近20位同學一起參訪,將近一天的時間都是集結在一起,並沒有像一般在Audit供應商一樣分組進行比較細部的訪問與了解,這點也許就是和業界一般做法有差距,所以可以在當天和廠商交流的東西就比較少了,僅能就自己專長及所見表達一些淺見。

IMG_1663.JPG

外宿研修則會拉到某個名勝地區進行三天研修,主要是上診斷與輔導怎麼進行。因為若是真的要進顧問這行,前面的課程大概都是基礎,要真的接到輔導案才真的會創造「現金流」,所以這部份就顯得重要。這三天除了上部分的策略與輔導計畫書格式外,就是要真的寫出診斷與輔導計畫書。這三天大概都必須在晚上利用自己時間討論撰寫,因為有些資料收集與整理需要分工才做得完,各自對自己負責範圍比較熟悉,若有機會一個人完成一整份的話,也許會更有練習的效果。

IMG_1648.JPG

IMG_1653.JPG

後記:

當初在南部搜尋相關課程時,發現南部班沒辦法開成,主要是因為南部中小企業對於這類中高階人員的進修,重視程度不如中、北部,想要自力進修的人也不夠到開班的規模,所以只能往台中報名。而台中工業區附近的廠商也許很早就都與生產力中心接觸,有些廠商要晉升之前還必須先修過這個課程,也就是要訓練主管比較全方位的管理能力,視野也要相對於同仁更高,才能站在比較適當的角度分析與解決問題。對於同樣在傳產,也許經營環境更艱困的南部廠商,更應思考是不是該選擇將晉升的人才進行全面性的教育訓練。

IMG_2010.JPG

自己是少數幾個自己付款上課的人,大部分是想要對於自己所學進行整理,看哪部分比較不足,最少對於產、銷、人、發、財等有較全面的認識,也在課程裡面學習到不少專業顧問的整套邏輯與手法,這些都是現在EMBA比較沒有辦法教到的。這一年以來收穫頗豐,也認識不少業界的同學,彼此交流產業訊息與各自專長,這些也有點EMBA的味道,所以若有想要進修但是又苦於現在學分費高漲的人,中國生產力中心所開的一系列客應該是不錯的選擇。只是現在修完一年的課後,星期六、日比較有時間在家,反而在家裡和老婆小孩大眼瞪小眼,頓失重心的感覺真的不太妙,應該要再來思考一下未來的方向,看看是否要再加強一些哪方面能力了。

IMG_2040-1.jpg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凱子文的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