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下半年到2024年初這段時間,頗有歲月靜好的感覺
拜小兒子洋洋要考學測,星期六、日大概都沒有時間跑遠,維持固定的生活節奏讓他穩定的準備考試。兩夫妻都是射手座自己都不喜歡被管,類似放牧式的管教,該補習自己決定報名,該放鬆自己排好時間就好,應該不算是恐龍父母吧?!
公事上最忙的Q4大概就是預算、績效、教育訓練計畫。大部分的預算在10月底會先完成。第一次編新公司的預算,還好這邊的財會主動提供2023年實績可以參考,搭配上業務的Business Plan就大概可以訂出主要架構;再加上一些特定的資本支出大概就可以完成預算編列。秉持著以業務的BP為基礎的預算,除非質疑我的編制比例,不然應該99%可以過關。現在回到光電業也沒有在編完之後,老闆指示所有預算再打八折以降低支出的狀況,相對來說是簡單一點的。
績效部分,產線主要就交給課級主管去操心了,直接對應到所轄三個部級的人數也不多,各自專注在自己的Function,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狀況下比較沒有排名的困擾,這點也沒有過去人多難排序的狀況。至於教育訓練部分受限於經費,主要幹部排定一、兩門課程外訓,另外是各項證照的回訓,這也都有紀錄可找,原來比較繁忙的Q4也在11月底後大勢底定。整體來講進入新產業新公司的適應期在完整走過一年後,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了。
小兒子重要的學測已經考完,沒得繁星的一般考生就是等待學測成績出來,開始準備大學申請或是七月的指定考試,農曆過年前這段時間大概就是補一下學校高三的進度。高三上一部分範圍學測是沒考的,小兒子洋洋策略上抓大放小上學期全部心力放在準備學測,學期成績出來有幾科被當是意料之中,這些是要準備一下補考,未來若申請大學不理想七月要考分科時,這些也都是考試範圍,所以這段時間大概也只能「輕度耍廢」而已。
考生三月重點是要完成學習歷程,有些部分要針對申請的科系撰寫,所以要等到二月底學測成績出來,看一下興趣與可能落點之後才針對科系需求「客製化」製作。所以三月到四月間,應該可以看到大女兒當年108課綱第一屆上線時的景象:一個博士(老弟)、一個碩士(本人)、一個高中生(璇璇)各自抱著筆電一起認真撰寫學習歷程。這還不包括若申請的科系「入圍」時,要惡補面試時的中、英文自我介紹與可能遇到的題目。想想若是當年在屏東鄉下的我要用現在的制度升學,很大的機會是沒有甚麼好學校可念,階級流動的機率也會降低。升學問題應該值得政府重視。…只是…選舉過了,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教育改革,會有人重視嗎?
2023年3月離開舊公司前,跟留守的同仁走了幾趟的機車旅遊,有點回到高中時代的感覺。單純的幾個同好各自騎自己的重機,幾台紅黃牌夾雜著不多的白牌,大排氣量的同事行進上也會等待我們這些還沒有升級的人,車子騎起來還蠻輕鬆寫意的。沿路的風景加上參雜的垃圾話,就好像大家還在同公司一樣,偶然聽到的八卦刺激一下神經,真的是有益身心的一項活動。
現在在思考的是:有必要要買一台大型重機來跑山嗎?現在的老豪邁是老弟研究所時的代步工具,已經有25或26歲的高齡,隨時有機會罷工,下一台機車就是平時市區短程,或是偶爾要聚餐不好停車,才會在上下班時用到。正常來說應該125 cc的車子就夠用。跑山時想要有大排氣量的重機比較好操控,若買台黃牌或紅牌車使用率似乎又不夠高。到底該不該買大型重機,就讓心理面的惡魔和天使交戰一下看到底誰贏再決定了。
九月以後小兒子應該也是要外出求學,空巢期的兩個人會比較有機會外出遊憩,是要選擇後座比較好坐的「大羊」?或是自己高中時代的回憶代表「檔車」?若確定要「敗」下去時,另一個要思考的地方。上個月試騎Yamaha「勁戰」載老婆到新化繞一小圈,三個多小時的行程回來,有人坐姿不良腳痛要去骨科打針止痛,未來買車的話也要帶老婆去試坐看看再決定。此外也有想要利用剛買的「小胖V」來車泊,相關套件應該在2~3萬之間,這也是近期有在考慮的。短程旅遊的就用重機來走,比較遠需要過夜的就用「小胖V」來完成,好像比較不會讓自己變成家裡的「大型活動垃圾」,或整天兩人大眼瞪小眼的引發「糾紛」。
過了五十之後也不知道能撐多就不讓職場淘汰,也多少會盤點一下手邊的資產,構思未來的退休計畫。以目前狀況應該是不至於變成「下流老人」,但要跟比較有餘裕的家庭一樣出國旅遊、遊艇假期、高檔住宿…大概是不太可能,只能採取比較「便宜」的方法來過生活。不知不覺人生也走到這個階段,這在未達半百之前根本想都沒有想過,現在時間到了還是要多少有些計畫。
後記:
進這家公司時有人問我:你有沒有階段性計畫?老實的回答:希望能在這邊待滿四年,把兩個小孩最花錢的大學時期度過。當小孩都可以自立後,經濟壓力就不會這麼大,要達到生活無所匱乏的理想比較有可能。只是這個也是需要有客觀條件的配合,若像之前公司因為政策問題(非經營不善)歇業,也只能再隨外在環境調整方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