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職場久了,若沒有保持吸收部分新知識或技術,很常會有腸枯思竭的感覺

 

IMG_9706.JPG

 

現今的職場裡,唯一不變的就是「會變」,不論是:國際情勢、客戶訂單、競爭對手的招數、原物料與就業市場的價格幾乎都是動態的變數。要隨時符合市場的需求才能生存,不論是公司或是個人都一樣,只要保持不變大概就是落後的開始。

 

尤其是進入職場並在某一個位置待久了以後,若沒有保持吸收部分新知識或技術,很容易就會有腸枯思竭的感覺。記得新兵入伍時,在木麻黃樹下拿著掃把途呼負負的揮著無窮盡的針葉時,「讀了十幾年的書到底是所謂何來」的問題在腦袋裡思考了N次。那是第一次養分(知識)供應被切斷時,腦袋不管用的感覺。

 

剛退伍兩年時就遇到類似狀況,面試時談到的MRP馬上就upgradeMRPⅡ了,雖然進的是電子業,但是能學到新東西似乎不多,只好在晚上去念個書進修一下。這時候拿課本與工作開始對照,印象就非常得深刻,不像是在當單純學生時那麼無關痛癢,也難怪越來越多人會選擇進修教育。

 

但學術上的進修還是在學術框架下,在台灣大部分的教授都是一路念到博士,真的在業界待過並有心得的不多,很難避免「學校學一套,實戰用不著」的窘境。記得碩士班時某位教授於在職生提出一堆實務上的問題時,只回了一句:要「教正用奇」。換句話說:教學上是學理與方法,但是實際上運用時是需要加入自己的經驗與判斷的。果然是老江湖級教授,在業界當「獨立董事」久了之後,要應付這些不付顧問費卻想得到諮詢的「老學生」,一招「乾坤大挪移」把他們打得灰飛煙滅。

 

曾經跟指導教授與幾位較熟的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,幾個放過洋的老師說:這些課本裡面教到的工具方法,在國外是真得經過實證過的,才會整理歸納到書本裡面。但是在台灣的工商業型態不夠多樣化與國際化,思考與問題複雜性不如已開發國家,所以有很多在台灣無法學以致用,這並不表示學術無用。經過這些討論以後,再看到無法「學以致用」的抱怨時,就不敢再不經思考的隨口附和了。

 

之後出了社會結婚生子,工作之外家庭生活就像兩頭燒的蠟燭一樣,大部分的人都忙到僅能「吐出」之前所學,能穩定提供公司所需就已經很不錯,這段時間是大部分人的「求知空窗」。在金融風暴之後的就業市場狀況越來越嚴峻的狀況下,一不小心就會被「洗」出職場,為保有基本就業機會,持續的學習應該是不錯的方法。

IMG_0176.jpg

坊間許多管理顧問機構會開設許多課程,也有很多顧問直接就應聘到公司內上課,通常這些講師都是待過企業內,經驗上比許多學校老師豐富。但是衍生的問題是,若課程不是直接切入公司實際作業中,還是難脫「講一套做一套」模式,上課聽完就無痛與現實切割,連「物理變化」都沒有發生,很難要求員工從內心改變,進而有「改善」的實際行動了。

IMG_0129.jpg

在上過N堂在職訓練課程,也在兩家公司經歷過大規模的改善案後,看過「純上課老師」與「直接切入現場改善的顧問」後,開始思考要如何整合所學與經驗,解決公司所面的複雜問題。不論問題的構面是作業面的「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」,或是提高到策略面的「產、銷、人、發、財、資」,要如何有條理的定義與分析問題,找出現時與目標的差異,對症下藥的開出「改善的處方」,並實際帶隊執行解決問題,讓組織能取得效益,這似乎是未來在職場上應具備的能力,也是避免「被請出」職場的要項之一。

 

這時已經在現有職位接近四年,漸漸的心理上的疲態又開始出現,正在找尋一些甚麼可以改變的機會時,恰巧公司同事有在上中國生產力中心「產業管理顧問師」課程。看了一下授課的科目,要培養產業顧問課程需要比較全面,領域橫跨了:產、銷、人、發、財,剛好把一路來所學得可以整理過一遍。比較少接觸的行銷與研發領域也有課程,可以讓想來個不太一樣變化的大腦重新整理並排序一下。沒有考慮太多(課程:三百小時、學費:近八萬、台中台南距離:150公里)就決定報名參加,當然若是有機會結識別的業界先進,擴展一下視野就更好;表現若不差,又有轉換跑道的好機會的話,那附帶效益可就更大了。

IMG_0130.jpg

剛好在決定報名之前,有家平時獲利能力就不錯的公司約了過去談談,原來是他們公司正好在新舊幹部交接,想要重新整頓一下公司的作業,於是有個資財主管的缺,就是這次找去聊天的重點。也許過去沒做過甚麼壞事,該公司剛好有舊同事在裡面,幫忙美言好幾句已經先幫忙打好基礎。再加上資材本來就是最熟的領域,面談流程中感覺良好,也頻被問及:何時可以On Board?這個機會應該是有很大得可能拿得到了。

 

果然幾天後聊得蠻愉快的人資主管通知錄取,連Package在電話裡面都一併告知了,到需回覆Dead Line前這幾天,對於論文寫決策管理的本人,真的是難熬日子。在列出所有的Criteria並逐項比較後,心裡面基本上是有個譜了。新工作是待遇較好、工時很長、但需要重新取得上層的信任;既有工作已經晉升到決策層、有建新廠機會可以學習、對於工作感覺較有餘裕(可以照樣去台中上課),評比之後其實心裡已經有答案。

IMG_0177.jpg

再來就是照慣例去諮詢一下心裡面「資深顧問」鹿耳門媽祖娘娘。擲茭過程中媽祖似乎也有聽信徒心裡的聲音,一開始問:新工作比較好或是就工作比較好時,都只給兩個聖茭,一直擲不出第三個;但是當問到是不是待在舊工作順便把課程走完時,三個聖茭就直接出來。心裡面這樣想,神明也同意這樣的想法之下,為期一年的「假日台中之旅」就此展開。再來就是硬著頭皮打電話跟人資小姐說抱歉,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能夠合作了。

IMG_0173.jpg

九月初開課,老弟也在台中找到了個博後研究的工作,剛好省下週六晚上的住宿費,趁這機會也可以在大台中逛逛,初步看來各項客觀條件正好是逐漸配合。前八門課就跨越了:人資、研發、會計、生管、IE等領域,幾個講師的資歷與授課內容頗令人驚艷,就跟剛跨足採購拜訪各供應商時一樣,真的是臥虎藏龍讓人自嘆不如。除了一些工具性科目必需要按照操作程序一樣一樣解說外,大部分的講師都是從需求面與系統面開始定義,按步驟的推理出課程的目的與內容。對於原來邏輯性就比較強的人,按部就班聽來就很容易吸收內容,再來是就自己理解、言已慮後內化成自己的知識。就前八分之一的課程上來,當初的投資應該是值得的。

IMG_0174.jpg

課程末端還有資格考試與企業診斷,這對於已經具有部分經歷的人應該部會太難。只是真的要拿到中國生產力中心核發出來的顧問證書,還要寫論文通過審核才行。這就讓人有點疑惑了,是要照著學術論文得格式:第一章緒論、第二章文獻探討、第三章研究方法制式的下去寫嗎?既然花了時間和金錢參與了這個課程,最好是該拿的證書都拿到,未必真的要走顧問這條路,但是能有一項證書就可能有多一點機會,已屆知天命之年,職場裡有多一點選擇總是好的。

IMG_0175.jpg

未來還有十個月的課程,只要沒有特殊狀況發生,應該都會準時到班上課,雖然是班上最遠的學生,能在週末週日補充能量,總是一件好事,也很令人期待一年後到底自己的思考與智識能的改變。

 

多年前好友老婆的那一句話:「顧問只需要出嘴巴,工作比較輕鬆」,這句話在現在看來是不成立的。因為現代的顧問要累積專業知識,有系統的表達並傳授給學員,甚至親身帶著公司內部成員一起捲起袖子作業,實際執行改善方案,任何的工作要做得好其實是沒有一件輕鬆的。就如同剛完成公司內的組裝線重新Layout方案,訂定目標、執行步驟、操作時程、對應報表、成果統計等,每一個步驟都需要事前安排,事中執行、事後確認。而光是每天依實際狀況調整專案進度,確認各成員每項工作完成與否,都需要在會前會後仔細思考。事前想得越多,臨時出狀況的機會越小,這就算不上是輕鬆的工作了吧?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z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凱子文的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